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777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烟台城事] 仓余街14号-所城里粮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08: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北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 仓余街14号是位于烟台所城里的四合院,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里是一所国营粮食商店,烟台人习惯称呼为所城里粮店,粮店提供所城里区域近万人的粮食供应。
那时的粮食供应不仅需要钱币,还要拿着粮证。粮证是个64开大小的小册子,写有户主的名字、家庭住址和家庭人口数目,盖有粮食管理机关的大印和经办人的印签。这个粮证证明你是本划定区域的居民,国家会提供每成年人每月三十斤的口粮,未成年人和重体力劳动者还有军人相应有调整。口粮还要按比例分配细粮和粗粮。这里细粮一般指麦子细加工的食粮,粗粮是玉米、高粱或稻谷加工后的食粮。
依照那个年代口粮供应标准,细粮占30%,粗粮占70%。以一个成人每月定量三十斤粮食计算,细粮只有九斤。大米是粗粮,但是大米价贵,另外经常中断供应,所以大部分老百姓家里餐桌上以玉米面窝头黑面馒头为主食,白面馒头和大米饭大多给老人和孩子食用。
每个月初,大家都会急急赶到粮店买粮,上班时间一到,厚厚的黑木大门大开,这是一个约10米深5米宽的宅院,古代可能是军队屯粮的管理机构,西厢两间屋是付款结账的地方,南屋六间青砖大瓦房是卖粮场所,北屋是仓库,还有个东屋好像有人居住,不知是不是四合院主人,院子中间挖了一个很大的防空洞,防空洞上面覆土40公分种了一些向日葵等花朵。
大家在付款处排队交钱购粮,收款的老师傅戴着断腿的老花镜,胳膊套着蓝色套袖,仔细认真的把你家采购的粮食记在粮证里,仔细核算收费后,把采购粮食种类和分量写在一个小票上,然后小票和粮证放在一起,用铁夹子夹住,铁夹子放在一根铁丝拉起的传送带上的,用力往前一推,铁夹子带着小票和粮证沿着传送带飞到了南屋。
南屋摆着一排敞口的木箱,木箱按照类别分别盛放白面、黑面、玉米面、大米、高粱面等各类粮食,里面的营业员是个胖乎乎有喜相的中年人,他慢条斯理的拿下铁夹子里的小票和粮证,再次审核确认盖章后,拿起粮铲在相应粮斗里按量给你过磅米面,你撑起自带的粮袋,哗的一声,你家采购的粮食落袋为安。
家里有自行车的把粮袋绑在车架上骑回家,没有自行车的,有的居民把婴儿车也当成运粮车。那个时代家庭汽车你是想也别想了。但是我见过一个朝鲜族大妈,她把二三十斤粮食顶在头上,施施然回家了。

图片1.png (450.83 KB, 下载次数: 526)

图片1.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钱 +10 收起 理由
蓝蓝的牙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2:1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计划经济时代,粮店每天供应的粮食是固定的,有时候买粮的人多了,不到一上午,粮食就没有了,大家只能失望的等待明天再来。
第二天,大家在排队时,运粮卡车轰然而来,运粮车停在北屋靠街的门口,门口搭起一个木板架在车厢上,几个精壮的汉子肩扛粮袋踩在不到40公分的踏板把粮食送进粮库。领头的汉子一米八大个,戴着劳动布蓝色护肩,右肩扛上两袋面,他又示意别人把左肩搭上两袋面,四袋面二百斤的重量,大个子面不改色一溜小跑扛着粮食入库,另一个面嫩的小伙子只扛了两袋面,弯着腰颤颤巍巍走上踏板,感觉像扛了千斤重。司机大叔吼了一嗓子:“快跑。慢了就没劲了”。
我印象里黑面也属于细粮,但是价格便宜几分钱,所有粮食单价均在一毛到两毛之间,有时还限量供应地瓜,几分钱一斤。大米基本都是陈米,做米饭时要仔细淘洗好几遍,把里面的沙子挑出来。有一年麦收时恰逢连续阴雨天,来不及打的麦子都浸泡出了芽。这种麦子打成面粉后蒸熟的馒头粘牙齿,口感也不好。
这里还供应干挂面,挂面一般不是给自己家人吃的,那是家里来客的客饭。来了珍贵的客人家里会下一锅香喷喷的面条,小孩子也会蹭半碗面条吃。当然买挂面还要抵扣粮票。
也有人不买粮,直接拿着粮证领粮票,这些人基本是住单位吃食堂或者需要到外地出差的公家人。
粮食或推或拉或扛回家,每家基本都有一个粮柜。我家粮柜一米高,两米长,里面可以放四、五百斤粮食,当然从来没有装满过,但是也不敢让粮柜放空,往往还剩有十几斤粮食,家里大人就心慌,催着赶紧买粮去。粮柜往往挂着一把锁,怕小偷把粮食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2:1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江苏
邻居有一家庭三代同堂,夫妻二人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姐姐13岁,最小的小男孩6岁,家里还有个老太太。孩子们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的时期,吃饭时小孩子都和饿狼样抢着吃,懂事的大姐姐看着端着吃空饭碗的弟弟妹妹,无奈的叹一口气:“唉,什么时候我们能吃饱饭啊?”
这家的老太太后来把这话讲给街坊,大家只能同情的唉了一声,安慰她将来会好的。
老太太后来偏瘫了,她的饭是单独吃。
她家的粮食买回家,先把老太太自己那份粮单独取出来,放在炕头柜里,然后炕头柜再挂上一把锁,老太太把钥匙别在裤腰带上。
做饭时,老太太拿出钥匙打开炕头柜,拿出自己需要吃的分量,然后盯着儿媳妇单独做自己的那份饭,老太太一个人吃完自己的饭,然后告诉串门的邻居我还感觉饿啊。。。
76年的冬天很冷,老太太没有捱过去。一个寒风飘雪的早晨,一辆202的黑色大鼻子卡厢车停在他家门口把她抬走了。老太太是高血压造成偏瘫,后期营养也没跟不上去。
那个时代,好多人普遍营养不足,医院里的医生检查病人时,往往婉转告诉病人,多吃点多喝点。
有好多人血压高,但是血脂高血糖高的病人很少。
三高这个词语,大概出现在九十年代。这时市场放开了,食品丰富了,有些人就敞开吃敞开喝来弥补以前嘴上的亏欠,结果他们以往消化米面为主的的肠胃不能吸收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营养,后果就是得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这些人哭笑不得自嘲:“我也能得富贵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3-28 12:4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3-28 13:36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手上只有1989年的购物证。1995和1997(印象里好像粮食有段时间紧张)还有优惠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3:4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河北

大概九十年中期后,国家取消了实行四十年左右的粮食专管专营制度,市场开始放开,国营粮店这个计划经济的产物逐步退出舞台,所城里粮店也因顾客稀少被迫停业关门。这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再后来所城里改造了,仓余街14号也大变样,现在这里又变成了饭店。院里的防空洞改成一个鱼池,院子里又胡乱搭建了阳光玻璃房,只有西厢门口摆放的一个粮食粉碎机让人依稀想起过去。。。

图片1.png (151.54 KB, 下载次数: 82)

图片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3: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河北
缘来是惜 发表于 2024-3-28 13:36
手上只有1989年的购物证。1995和1997(印象里好像粮食有段时间紧张)还有优惠卡

很珍贵的东西了,特别是商业局的购物证很少见了。他是一个类似密码本一样的册子,每年发一本,到时候会告诉你199号可以买一斤鱼,198号可以买一斤糖,200号可买猪头。当然你事先不知道这些号码代表什么物品,他是保密的。
莱山区是新建城区,97年粮食供应比较充足。不知莱山粮油每人多少斤,粗细粮比例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3-28 14:48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那个年代充满了人情味,虽然穷,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不冷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5:0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一曲相思苦 发表于 2024-3-28 14:48
那个年代充满了人情味,虽然穷,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不冷漠。

呵呵,对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大家买粮时因为插队大打出手的经常有,还有人被偷了钱包,更可怕的是粮证被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3-28 17:13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hudiegu 发表于 2024-3-28 13:57
很珍贵的东西了,特别是商业局的购物证很少见了。他是一个类似密码本一样的册子,每年发一本,到时候会告 ...

我也不晓得,只是收藏一些老物件,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3-28 17:18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hudiegu 发表于 2024-3-28 13:57
很珍贵的东西了,特别是商业局的购物证很少见了。他是一个类似密码本一样的册子,每年发一本,到时候会告 ...

芝罘区是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3-28 17:19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7: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河北

要是三人30公斤60斤,可能是一个大人两个小孩一个月粮食供应量。食用油3人0.75公斤1.5斤,就是每月每人半斤油。
这是历史记录,留下吧。这是哪年的?
现在有的年轻人问“那时粮食不够吃,为什么不吃蛋糕”?
唉,这个问题我也难答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8:58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如果是婴儿大概是七斤,这个家庭粮证能看出来,开始是家里只有一个教师30斤,后来增加一个人加了7斤,总共37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3-29 17: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浙江
hudiegu 发表于 2024-3-28 18:58
如果是婴儿大概是七斤,这个家庭粮证能看出来,开始是家里只有一个教师30斤,后来增加一个人加了7斤,总 ...

小学15斤,中学24斤,军人38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3-29 21:38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hudiegu 发表于 2024-3-28 13:57
很珍贵的东西了,特别是商业局的购物证很少见了。他是一个类似密码本一样的册子,每年发一本,到时候会告 ...

92年就没粮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9 22:4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ajax 发表于 2024-3-29 21:38
92年就没粮票了。


我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莱山区九七年还用粮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