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45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成忠臣:如何理解传统中国画中的“中和为贵”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古今美术史大量史料表明,中国古人把多样性或对立性因素的统一称为“和”。古人讲:“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国美学要求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文质统一,情理交融,真幻结合,动静得宜,刚柔相济,也都是从对立统一的意义,对“和”作出的追求和规范。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所谓“中和”就是指统一体的协调性和均衡性。“中和”就是适度、中庸、不偏不倚,反对过正与不及。也就是说既对立又统的事物,任何一方都不能过分地突出自己,只有互相渗透,互相协调,互相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孔子的“中庸之道”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汉代的《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孔孟思想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创作文艺作品,都必须克服极端,符合中庸原则。
“和”是传统的哲学概念,也是传统的美学概念,董仲舒讲:天地之美在两和之处。”也就是说:美来源于和,美就是和,和也就是美。这种观点与西方哲学中的“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略微不同的是,西方美学更侧重于对形式美法则的探讨,而中国的中和思想与社会的政治伦理、修德养性有密切的关系。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克已复礼”、“复礼贵在和”……道家则主张以天地和谐为最高境界,以天地之和视为天乐大美。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抛弃功利私念进入“物化”之境。道家虽然不像儒家那样重视政教功利,但重视主体心境的和谐,以及这种心境对于自然的契合。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儒、道二家的这些思想对中国文人和绘画影响很大:第一,由于崇尚自然,中国的山水画得到很大发展,隋唐之后,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第二,中国的国画很少反映激烈的阶级冲突和社会冲突,追求中和,多表现山水树木,鱼虫花鸟,即便是表现人物画,不是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品,就是表现祥和、自然的风土人情,无论敦煌壁画、张萓的《游春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永乐宫壁画……都充满了祥和、中和的思想倾向,没有出现像戈雅、达维特、杜米埃、德拉克洛瓦、藉里柯、柯勒惠支、毕加索、马蒂斯、达利……等大师那样激越或偏激刚烈的作品。这不能不看成是中和思想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